第四講
剛才提到的這個部分,我們是總說,那麼現在我想把離世間的這個部分,舉兩個例子,來跟各位再做說明。因為這種觀念,是在一佛乘當中它特別明顯的,一般人在這個部分,他接受度是會有障礙。假如說你長期以來,所接受的佛法都只是一種初級的概念的佛法,或者只是一種權教的佛法,那你對於這部分就很難接受,頂多只是把它知識化而已,變成一種知識。假如說它只是一種知識,那你就很難去了解它的法性。那一佛乘它的下手處,就是從法性中來,那你法性就必須一再地去提煉。所以我們也不厭其煩地,一再的跟各位提這些事情。
這個第一個是《楞伽經》上面所提到的「自覺聖智」。我們一般人在談佛性,我們從修學的立場來看,佛性展現的程度有別,所以才有果位,這個叫「行布」叫「次第」。但是就佛性的本身來講,它是圓滿的,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那我們假如要從圓融義來講的話,佛性如何就是如何,這裡面沒有欠缺也沒有次第。可是從修學的層面上來看,它是有次第的。所以《楞伽經》在這邊來說,它說等覺妙覺以上才有自覺聖智位。那麼這個自覺聖智位,也就是本來如此,本自具足的這個東西,它是不混雜在修行次第裡面。
那麼這一種旁出再取一個名字的方法,我們認為是沒有必要,可是他既然提出這樣的一個分析方式,這是值得我們來做借鏡的。他再把這個自覺聖智列出來,就告訴我們本自具足的,佛性是本自具足的,所以佛性來講它是離世間的,諸法實相是離世間的,法性是離世間的,真如是離世間的,自覺聖智是離世間的。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如如不動,它是同一個東西,它是本來具足本來如此。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我們不用操心,現在問題就是,你平常所接受的雜訊太多,你分不清楚你自家所有,以及外面的幻境,你分不清楚。因為你分不清楚這一種幻境的存在,跟自己自家所有的這種真實性,所以就混雜在一起了。一佛乘就是一再一再要跟你釐清。
這個地方我們跟各位提出來「自覺聖智超絕因果」,就是說從因果上來看,是有次第的,這是緣起法界的一種現象。可是我們知道在佛法中,就佛法的立場來看無因無果,無因無果是指最終極的這個部分。最終極的部分就是了義,我們剛才講的了義,自覺聖智這個了義,它是超越因果的。所以我們說因果律在哪裡才有呢?因果律是在緣起法界裡面才有;在性起法界裡面沒有因果律。因為它是本自具足,它是離世間,它怎麼有有所謂的因果呢?對不對?各位在這個地方你要好好的去體會一下。
因為我們本身常常用權教的觀念,那麼要談到這個部分,你很自然地就完全喪失了。所以這一點我們在論這個一佛乘的時候,有很大的雅量,能夠接納各位這個轉圜的空間。可是各位在接受訓練的時候,要趕快進入狀況。因為我們在權教裡面的訓練熏習太久了,而且這個熏習也說實在無關於時間,最主要是習氣。它的習氣就是因為你容易接受對立性的這種思惟模式,圓融性的思惟模式你不能接受,所以這個對立性的思惟模式,它很自然地就會塑造你朝著那一個方向去。譬如我們世間法中常講,好好積個陰德留給子孫,我們也常常這樣講。積陰德不是留給子孫的,積陰德是你自己在培養福報跟子孫無關,子孫之所以要到你家來投胎,他是跟你共業。他來的不是討債就是來還債,他是歸他的你是歸你的,他來到你這裡,那不是討債就是還債。不是說你積陰德給他就好,他要是來討債,你積得再多他都把你花掉,他要是來還債的話,你都沒有他也會帶給你。他來討債的話,你怎麼留都沒用。可是這種觀念,我們在理上來講很清楚,在習慣上來講,你卻很容易帶給他,運用世間法來談論,這個就是一般人的對立性。
那我們這個地方跟你講的是超越對立。因果本身也是一種對立,先因後果是一種對立。我們在這個地方講超絕因果,超越因果。這個自覺聖智也就是佛性,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那個」。「那個」是什麼你自己去體會,這一個本自具足如如不動的,那個才是真的。而那個東西,超越一切,連超越它都超越了,這個才是究竟的離世間,才是我們所謂的了義的部份。這是第一個。大家常常要去感受內心存在的這一個層面。
我們再講一個比較具體的,剛才講的是一個境界上的問題,現在來看行法中。一佛乘的行法是怎麼樣?他從根本修。什麼叫根本?你要了解法性,這個法性就是剛才講的自覺聖智。這個法性中本無污染~本不污染,它本自清淨~它本來是清淨的。所以我們說法性中本無慳貪~沒有慳貪,可是我們還要隨順修行檀波羅蜜~布施波羅蜜。隨順修行,但是你知道法性中沒有慳貪,假如你是轉過來因為有布施,下輩子才有大福報,對立就出現了。你是因為下輩子的大福報,這輩子才要布施,你波羅蜜是絕對不能成就的。但是法性中本無慳貪,我知道啊,為什麼呢?我隨順布施供養。你要記得隨順。修行啊,法性中本無的這一個根本,你一定要能在心中建立。法性本自清淨,法性中本無瞋怒,可是雖然法性中沒有,我們還是要隨順修行忍辱波羅蜜。法性本自清淨,所以法性本身它也不犯規矩,真理怎麼會犯規矩呢?可是我們一個行者還是要從根本修,因此我們還是隨順修行戒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法性中雖然是不犯戒,但是我們隨順修行,你不要刻意的說要去修行。
換句話說,真理本自清淨沒錯,但是真理的運作它不是亂無章法的,它還是有一定的章法,所謂的遊戲規則。你看白雲在空中它很自在很逍遙,但是我告訴你風吹它動,風不吹它不動。所以風怎麼吹,吹到了大樹吹到了山頂,它還是會繞圈子,它會翻山越嶺過去。它不管是爬過山頂或者是繞過山腰,成為山嵐,那麼它這個就是隨順。當沒有任何的狀況,風一吹它向前前進,風吹大它飛得快,風吹慢它就慢慢飄,那麼這個就是它隨順進行的地方。我們知道法性中本不犯規矩,但是還是隨順修行。你不能夠說我法性中本無,我就一定不怎麼樣,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你能夠消遙能夠自在能夠解脫,而不受這種侷限,那一種自在解脫才是真實的。在持戒在忍辱在布施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的勉強,他是隨順修行。就是因為它來自於法性中的清淨光明,這一點是我們講的從根本修,依本起末,它的根本在這個地方。大家要在這裡去好好地體會它。
這個部分講到這裡,它就很微細喔!它不是講一講就算了,希望各位在這裡不要把它知識化,絕對不要知識化。它的存在是一個很具體很微細的一個思惟理路,我們講的那個肌理紋路,你要慢慢地慢慢地去體會出來。這個肌理紋路你要是體會不出來,你沒有辦法進行。
現在我們在講修行,大家都是大而化之。那一天我看第四台有一個人在講,要修行必須懂得這個性空無我,我為了想要了解他對性空跟無我怎麼解釋,從頭聽到尾就是要了解性空無我,不了解性空無我不能修行,講到最後就是性空無我四個字,什麼叫性空無我他講不出來。那你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怎麼去進行呢?這樣子講修行太粗略了。因為這當中它本身是非常的微細,那你必須進入那個狀況以後才有可能,你要不進入那種狀況根本不可能的。你一直在那邊性空無我什麼叫性空?什麼叫無我?那你性空也不知道,無我也不知道,那就像你講的,不懂得性空無我無法修行。那你講那一堆以後還是沒辦法修行,那就是太粗略了。當然善根猛利的人,經過這麼一提,他是有辦法修行,可是我們中下根器的人沒辦法,所以他只好講給那個大善根大龍菩薩修龍樹菩薩修,我們這個小蟲沒辦法。這個是我們在跟各位提出來的兩個部分。
從境界上來看,自覺聖智是超越因果,既然超越因果這個就是離世間。那麼離世間怎麼修呢?你要自覺,自己覺悟到法性中本來沒有這些雜染的。這個部分還要特別跟各位提一下,法性中沒有慳貪沒有犯戒沒有瞋怒,沒有錯,也沒有懈怠沒有散亂沒有愚痴,沒錯!但是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慳貪犯戒瞋怒懈怠散亂跟愚痴呢?這個是此方世界才有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你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你要知道你的習氣中有這些。
諸佛菩薩示現來這個世間,我告訴各位他也會示現有這些東西來,他假如不示現這些東西,他就沒辦法修行。觀世音菩薩示現來這個世間,除非他是曇花一現的那個觀世音菩薩,曇花一現的那你根本不知道他有沒有貪瞋癡,他示現給你看的是一種瑞相,晃!過了,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你要知道這種示現,事實上對你來講沒有意義。他現在示現來跟你和在一起,一天24小時他搞個幾年下來的話,那我告訴你他也有貪瞋癡。他一定要示現這個貪瞋癡出來,然後才告訴你人有貪瞋癡要怎麼改,那才有辦法修行啊!他要示現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跟你講人間煙火是什麼,那怎麼講呢?所以他一定會示現出來跟你一樣,然後跟你同一個脈搏跟你同步,然後他才能夠知道此方世界眾生的苦在哪裡。因為這個世間的眾生會慳貪,慳貪患得患失,他才知道這個苦在哪裏。他知道犯戒,犯了戒以後揹因果受苦受難,他才知道說那要怎麼樣跟你講持戒的殊勝跟重要。他知道你瞋怒以後,會犯了什麼因果,瞋怒的時候有哪些苦處,先把這個部分弄清楚,然後他才告訴你那麼要怎麼樣的忍辱。所以任何淨土的菩薩來到這個世間,一定是從於這個世間。但是你要知道他的導歸,我們講銷歸自性,那個自性就是法性,一定要導入法性裡面,所以菩薩一定從法性中顯露出來。
告訴你說法性中本來沒有這些,但是你這個世間有這些,那你要隨順修行。現在權教就把它扭曲過來了,它法性中有無他不管你,他只告訴你修布施下輩子有福報功德無量,你為了功德無量為了功德更大,所以你就開始修這一個部分。為了下輩子為了下輩子,你就為了下輩子一直修,那你永遠在追求下輩子。他這輩子不管它,這輩子再怎麼苦,反正忍一下下輩子就會到了,反正這輩子無常,下輩子很長,你為了下輩子很長,要得一個大的福報好享受,那這輩子忍一下無所謂。本來就已經夠窮了,現在先來標會做功德,分期付款也不要緊,你就會去進行那些工作,會一直下去。
那麼這種情況,我們都叫做愚癡行。它本身不是真正的佛法,他是借用佛法的一些名相,他在推動的還是巧取豪奪,它不是真正的佛教。你想想看叫你布施,你布施到哪裡去,你布施到我的荷包裡面來,這不叫布施,這個叫被騙,被騙了這哪有布施。你布施是給予對象,給予的對象那個對象他要獲得利益,那才對啊。那麼現在你布施出去,錢變成我荷包的,那你想想看你有什麼功德呢?我本來布施我是要救濟的,救濟這個人這個人能夠獲得利益,那我下輩子能夠獲得好的果報,那這個就正點啦!現在我跟你講一堆布施的利益,結果你錢到我這裡來,我弄到哪裡去你根本就不知道。
台中有一個,他說他的別墅是台中最漂亮的,那麼那個別墅是所有人家布施跟供養的錢去買的,那你自己看嘛,你有什麼功德,你修什麼功德?你布施跟供養的目的是要他買那麼漂亮的別墅嗎?他是用布施供養的名詞來欺騙你的,而你也心甘情願,這個根本不是佛法。可是好多人都說這是佛法,心甘情願的就是佛法,那叫心甘情願法。在對方來講他是巧取豪奪,在你呢你是愚癡被騙,湊起來用一個很冠冕堂皇的名詞,叫做修布施波羅蜜。這個是愚癡加三級,無間地獄加三級。
你不知道完全無知,這個還不是所謂的權小二乘,權小是勸你說下輩子會很好,那你錢拿出來拿到伊索比亞,拿到非洲去救濟,確實也拿去救濟了,那這個還好。這個叫做權教人天福報還可以。結果你拿去買最好的別墅,那就完了,你自己掉入火坑你都不知道,那真的是相牽入火坑,一堆人都朝那個地方去了。我們要把這個部分給弄清楚。
那麼從了義教來講,法性本身是沒有慳貪的,我們知道這種情況。那麼我從無慳貪的法性中出發,我還是會隨順修行檀波羅蜜。像這一類的那都是。法性中本來也沒有悲哀,也沒有這種種的不如意事,但是我們還是隨順修行慈悲喜捨,悲不是悲哀那是慈悲。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上面要常常內觀的部分。
現在台灣有一派,聽說是從法國傳回來的南傳佛教,他傳到法國去,反彈彈回台灣來了,他叫內觀。那麼內觀沒有錯,你在觀什麼?觀法性本自清淨。六祖在壇經裡面他的開悟,真正開悟在這個地方。他跟五祖弘忍大師講「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法性,名詞儘管不同,你要知道所指的標的是同一個。
那我們一佛乘的行者,你更需要掌握住這個要領,你現在要踏入法界大海,那這個部分你必須掌握得很好。你要生為法師,為群眾開演佛法,這個是一個根本。你抓住這個離世間的根本以後,你橫說豎說都對,你要長說短說都對。但是你抓不住這個法性是什麼的時候,那我告訴你你最好是不要說。
我們現在一再的鼓勵各位出來講經,就是因為你要能夠掌握住這一點,你不要藉故推辭。你要是掌握住這一點,你不講啊你要揹的因果還重。你沒有解掌握住這個要點,你要講啊那揹的因果兩者一樣重。你能夠掌握住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你是眾生的眼目,你不講,那你要知道揹何因果。你要是沒有掌握住這一個重點,那你怎麼講?以盲引盲!所以這兩者你要知道,為什麼其他道場他們怕死了不敢講,為什麼我們道場一再的要鼓勵你出來講,因為我們一再的告訴你這一點啦!你掌握住這個核心以後,你怎麼講都可以,你就是必須講,不能夠不講。因為這世間沒有眼目沒有明燈,你既然能夠掌握住這個人天眼目,能夠掌握住這個明燈,那你就必須照亮世間,給眾生做引導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這個地方,兩者之間如何拿捏,那你要弄好。我們不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但是自己堅定自己的立場,這是非常重要。我們講你要進入這個道場,你就要先有這個準備,一定要得出來講經弘法。那麼你講經弘法不是秉的什麼,就是秉的這個離世間。這個真理你要能掌握得住,這個自覺聖智、這個法性、這個自性、這個諸法實相、這個佛性是什麼,你能夠掌握住,那就對啦!你怎麼講都可以。
你因應眾生的根器,雖然我們的口才不是很好,那麼隨著你的個性隨著你的特質,你所展現出來的,那就是你的佛國度。那諸佛名號就隨著你的這種特質展現出來,你所接引的眾生所建立的佛國度,你看看三世間是不是這樣具足了。你的特質那就是智正覺世間,你所接引的眾生~眷屬世間,你所建立的佛國度~器世間,是不是都出現了?那你假如沒有這一個法在,沒有「那個」在,那沒有了。你搞了老半天,你把眾生帶到哪裡去你都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根本,我們在整個法化的過程當中,所跟各位強調的重點也在這個地方。
各位不用擔心,因為核心的基礎我們掌握住了,其它你不怕。其它是個人的風采問題,我們講「各領風騷幾多年,江山代有人材出」,這些領袖人材,就是秉著他自己的那種絕對特殊的風貌,在領導這個世間的。那你的風采如何展現,那是你個人的部分,但是法的本質是一樣的。譬如說有的人善於言詞表達,假如說那個黃俊雄演布袋戲,再把這個法帶進去,那個就是南無布袋戲如來,他可以借用那種方法去弘法。那有的人他只適合寫他口才不好,那無所謂啊。有的人比較幽默比較風趣,有的人一板一眼,都無所謂。你不要認為說講經弘法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誰跟你講應該要怎麼樣。一個開悟的人他怎麼樣接引眾生,那他有他自己的本事啊。他可以用唱歌,可以用跳舞接引眾生,他也可以用畫畫接引眾生。那不一定說只能唱香讚才能接引眾生,誰說唱善變的女人就不能接引眾生,又不是總統只能唱國歌跟降旗歌其他都不能唱,他有時候也會雨夜花,這個都無所謂。他隨著他本身的特質,他去展現他那個部分。但是我們要知道最重要的還是法,他掌握住這個法以後,橫說豎說都可以,千變萬化都可以,沒有一定的標準。在這個地方就是法無定法,但是法無定法,還有一個法在,他抓住法的根本以後,他可以一再的變化,所以他還是有一個核心。這是我們在這個地方,再一次提供給各位做參考的。現在我們來依據經文,再跟各位再談一下。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這普光明殿剛才跟各位提過了,這個爾時我們也不再講啦。每個地方一提到爾時,都跟各位提這個問題。這個摩竭提國是當時印度十六大國之一,這因緣際會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剛才跟各位提到,你必須依據這個宏觀的總體來談。世尊當時在兜率天在兜率內院,觀因緣要下降人間成佛的時候,那這一幕是很少人去談它的。各位比較精進的,你可以看到善生童子在那個地方,左看右看在選種族選家庭,選種種因緣準備降生的時候,大概你不知道他有一個宏觀的前提在。這個很麻煩,這個佛法本身在談這件事情,它有許多前提性的東西,它沒有辦法在一句話裡面通通表達出來。它在宏觀的地方看,那個宏觀的部分要講清楚,我跟你講啊天都黑了,從太陽出來講到太陽下山,宏觀的事情還講不完,但是那個部分它是存在的,所以它那就不講了。
我們常跟各位講這句話,一般人消文以後頂多解義就帶過去了,但是這個地方你看起來是最不重要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重要的。我們也曾經跟各位舉過那個例子,大家看過野台戲沒有,野台戲還沒演之前,他敲鑼打鼓就起來了,阿嬤一聽到鼓聲鑼聲,她知道這個演武場的、這演文場的,文場武場她從那個起鼓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出來,她就懂了。你要知道那戲未演之前為什麼鑼鼓喧天呢?那就宏觀啊,那就是一個背景先展開嘛!像這種文章短短的一句話,它的背景就先跟你撐開了。華嚴的背景那是宇宙的宏觀,那麼這個因緣它怎麼樣聚合起來的,世尊來他為什麼不選在五胡亂華的時候,這個世間有萬萬小國的時候,他來成佛的,沒有用。他就是要選在這個世間成立的十六大國的時候他到了,而且他降生的地方就在小國的地方,他不降生到大國裡面去當國王。
今天我們好多人在這個地方沒搞清楚,世尊成佛以後在教化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大國的國王要分國分一半給他,要給他當國王他不要。各位大家會說他本來就是太子啊,你要知道那個太子啊是小太子,他那個迦毘羅衛國是在憍薩羅國的羽蔭之下而生活的。現在都叫國,我們在中國都叫國,你不知道那個是要向憍薩羅國進貢的,中國尤其一想到漢唐那種盛世的時候,你都忘了迦毘羅衛國是一個向人家進貢的小國。他雖然貴為太子,那個太子未免太不值錢了。人家要分給他的那一半國家,比他的迦毘羅衛國不知道大上幾十倍幾百倍,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夠不為所動那才殊勝。我們搞不懂常講,世尊他本來就是可以當國王的。現在你分一半你本來當的是什麼國王,要向人家進貢的國王,現在人家要分給你的這個地方,是人家要向你進貢的國王,那不一樣啊!所以後來他的國家被人家消滅了,為什麼被人家消滅,他怎麼不去消滅人家?它就是小國,只是個城邦而已,它不是一個大國。你要知道這是一個歷史背景,我們把它弄清楚你才能夠知道真相。你沒有弄清楚,你不知道真相。
他之所以到那個地方去降生,是那個時節因緣最殊勝,不是說那一個國家最殊勝,不是!那個國家在那個時節因緣上最殊勝,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沒有把這個狀況弄清楚,說唉呀人家只是降生在一個小國家而已,這沒有什麼希奇的。不是!那一點啦那一點在當時是很殊勝,那一點在當時是這個歷史上,這個地球上在當時閃亮的一顆明星。當然過了就沒有啦!對不對?像我們現在很多明星一樣,他明星出現的時候他只是那一剎那,那一段時間,那個時間過了,他已經不明星了,他變黑星了。為什麼呢?明星的出現是個時節因緣,他在那個地方降生,是那個時節因緣成熟了,你要知道這種情況。
但是他成佛的時候成道的時候,他是到摩竭提國來的,告訴各位,他要是降生在摩竭提國成為摩竭提國的太子,那我還要告訴你他根本沒有辦法成佛。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迦毘羅衛國他才有可能感受到無常,因為那個國家我們講的,也是實行民主政治。那個民主政治要是像我們立法院,那我告訴你他當那個國王的太子,看立法院常常這樣在吵架喔,這樣子翻桌子甩麥克風的時候,我看那個太子:我看我還是不要當國王好。要看到那個誰呀跟總統翻桌子,哇我這個國王什麼時候吃飯桌子還要被翻掉,那是不是無常,那看得很清楚。只有在那一種環境之下,他的那個出離心才會堅強。所以他出生在那個地方,那個時節因緣非常殊勝就在這裡。
大家不要以為時節因緣很殊勝了,那麼他都是一帆風順,告訴各位一帆風順是害人精,一帆風順不能夠成就大的道業。一帆風順那就像這盆花一樣,開得再漂亮就是這麼一盆花。它就是要生長在那種疾風勁雪當中,你才能夠知道那種生命力的堅韌,那個生命力的韌性,能夠在這個地方提煉得出來,它才能夠傲骨風霜。那不一樣,一個經過這種疾風跟這種霜雪的煎熬,又能夠孑然獨立的展現出他的生命力,那個生命才可貴。你看這一盆花這一下雪你就知道它變成什麼樣子了,這個狂風一刮,我看那個葉花都不知道哪裡去了。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的生命容易受到摧殘。而我們在運用傳統的社會觀念的時候,你去看看都把世尊形容成嬌滴滴的浮誇子弟,綾羅綢緞的那種狀況。你不知道他老先生是個武狀元,他是沒有碰到關公,碰到關公兩個耍大刀的時候,那你就知道他們在比武場上的時候,你會看得兩眼冒金光的。你沒有看到,你只是一直把世尊形容成他是個太子啊,他是怎麼樣,好像是一個沒用的人一樣,你要知道他能夠在那一種狀況之下。
我們再把他修行的狀況跟你陳述一遍,你或許就可以了解到,我不知道今天在台灣的這些人,對世尊了解有多少。四月八號就要到了,他誕生的日子是那麼的殊勝,那麼的偉大,你恐怕就不知道說他在那個蘭毘尼園,這樣降生的時候,那一個時候摩耶夫人伸手要攀那個無憂樹的時候,那個小太子從右脅下冉冉降生。你去拍電影給人家看好了,人家不說那是妖魔鬼怪,那也是天下奇聞。哪有人從那邊降生下來。你站在宗教的立場,可以形容那種殊勝,但是你知不知道他真正的法義。在那種情況之下伸手可得的無憂之法,表示太子的降生他的法是輕而易得的,不是高不可及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的法是無憂,他為什麼不說伸手到菩提樹那邊去,他為什麼要說無憂樹啊?你要知道印度人在這地方的表法不同,從這個地方表法以後,他告訴我們這個小太子的出生,他在物質界的慾望是可以完全享受得到,但是這種物質享受是第一個階段,他不能滿足。那麼物質享受不能滿足再來就是感情享受,在他要得到感情之前,他的一段成長他是接受科班教育,不但科班教育是宮廷教育。當時世間大概我們可以說最好的,世間最好的教育,他都得到了。所能邀請到最好一流的老師都請到了,當時所有世間最好的學術,那種知識科學,他都學到了。但是物質也好,這些知識也好,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好啦兩個部分了。
第三個感情,人世間所能找得到的,你不能夠說世尊沒有感情,那他都石頭人啊?他也是跟我們一樣的平凡人,那麼在感情上你看看,他又練有武功,在當時的武功,不是中國人的那種武功能雲駕霧的,不是那種武功。十八般武藝大概這個沒有問題。所以說他是個武狀元,在國際比武會上,大概現在講的奧林匹克大會上面他是十項全能。所以把那個時候最美的國際小姐請回家當太太,所以在這一個部分,他又得到滿足了。好啦在世間的這些滿足,他都獲得以後,他有沒有得到內心裡頭所追求的那個目標呢?並沒有得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才毅然的決定放下。世間家庭所給予的一切,這些並不表示他沒有得到,他完全得到了。但是得到內心的滿足沒有辦法,還是空虛,這就是什麼?向外追求的。這些都外在能得到的,他不能得到滿足。
而且當時的社會跟國家的局勢,給他的那種無常感,可能要比我們所遭受的無常感那來得更嚴重。他就是有這個智慧能夠從這個地方抽離,當時的那種社會局勢使他感受到再待下去不是辦法。他跟我們李表哥不一樣,我們李表哥這個鬥爭起來他的成就感滿夠的。在這個時候他說不要緊,再來一下順從民意,他忘記了旁邊有個老虎在,我們有一個很不好的鄰居,是沒有錯,這句話他講的,那就像迦毘羅衛國碰到憍薩羅國一樣,對不對?現在台灣的處境就跟當時的迦毘羅衛國完全一樣,在這裡當太子那味道不好受。一方面內亂,你國會就亂成一團了,有什麼好事好談,沒有什麼大事好談的,純粹都在分贓跟鬥爭。這一點他看得很清楚,不能滿足他的良知,他一個行者一個追求真理的人,他不能滿足這個部分。但是對於世間人有權有勢,福報夠的人來講,這個真爽,有這種權位爽得要命,那他怎麼放得下。可是對於真理的追求者來講那不一樣,他對於生命的交代,他不能得到滿分的答案。對於眾生的苦難,他更是不忍卒睹,所以他能夠夜半出家,他放下這一切。我們說不定還想在這裡有一番偉大的作為,台灣將來大起來的時候,那會比秋海棠大好幾十倍也說不定,他怎麼樣創造那一片土地,那我就不知道。但是你可以看到一個行者的心境,跟一個凡夫追求權位的心境,那是完全不同的。他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出離了,開始進入第五個階段。
剛才我們講的物質學術知識感情或者武功,這四者他都滿足了,都達到了但是他不滿意,所以他出家去依循於善知識的指導,外道在當時沒有內道只有外道,他也很快地在這裡達到第五個階段,但是這五個階段不能令他滿意,他很快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他馬上就得到了。這六年的依止外道修行,他雖然成功但是不能滿足,所以他開始進入第六個階段。
自己苦行又經過六年,十九歲離開家庭離開往王宮,經過兩個六年剛好三十一歲。在經過這個第六個階段,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他才進入狀況。他發覺這種修行不對,為什麼?因為他昏倒了,被牧羊女用羊奶把他灌下去,這下子羊奶像是萬靈丹一樣,救命的還魂丹,他馬上就甦醒過來恢復健康,就到尼連河去洗澡,反正這個時候頭也不昏了。你要知道這個時候那個調整過程,那個自己在心性跟身體健康的調整過程當中,可能還要經過一年半載,我想最少三個月以上到半年的時間是需要的。好啦當他把這個身體調整過來的時候,恢復健康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得到心理上是不是有一個很大的突破,進入第七個階段,發現以往種種譬如昨日死,通通錯了。
再來的就是要現在進行的第七個階段~七菩提分法八正道。他依於這個七菩提分八正道,肯定絕對可以成就,所以菩提樹下一坐,他說若不成道誓不起於坐。不得正覺絕對不起來,換句話說這一坐就是生死關了,要不成功便成仁,要不成道那就死。就只有這兩條路選擇一個,所以這一坐到了第七天上午,夜覩明星朗然大悟,就是在這個地方,種種因緣聚合起來,這個時候他成道的日子。世尊成道日什麼時候?12月8號。那你知道他一定是12月2號坐下去的,農曆12月8號成道。這告訴我們時節因緣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一個背景。現在這個地方講的這個部分,就是那個時刻。
那你要知道一個人的那個背景,他是怎麼樣來的,他具足的這個條件,才能夠有這一番的殊勝成就,這一個在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所呈現出來的那一剎那之間的那種光明顯現,那種華嚴海印三昧的呈現,沒有錯。但是你要知道前面的那一番準備,就是我們所講的準備階段。他一個人是這樣走過來,那我告訴各位我們沒有那些條件,對不對?你就不是武狀元,你也不是太子,你也感受不到當時的宮廷鬥爭。就像現在我們的政壇的鬥爭一樣,你根本感受不到,但是今天我們可以跟各位講,你要真的有心對於世間法有這一番認識的時候,那你跟世尊完全一樣。這一點你可以獲得的到,你也是個太子,宮廷的鬥爭你有關心,你也知道,國會的鬥爭跟宮廷的鬥爭是完全一樣的。今天政壇的這種鬥爭,那就是當時世尊的處境。我們是不是都是太子啊?不要說你是總統的頭家,講那個沒有用,說你是個小太子,無權的太子那倒是真的,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部分。那你既然能夠感受到這無常的逼迫,然後在現實的這一種環境裡面,你要能夠感受到真正的那一個焦距的調整,那才是重要的。
世尊在昏倒以後,牧羊女救他,這個時候他就完全調整過來。現在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因緣也都不一樣,但是你有沒有調整到這一個焦距上來,調整到跟世尊一樣的焦距,這才是重點。你所顯現的身相,所出現的背景是什麼樣的情況,那不重要。真正的重要跟關鍵點,那是在這個地方。這才是重要的,把這個焦距調好能夠知道法性本自清淨,法性本自具足,自覺聖智,超覺因果,你調整到這裡來,離世間成就。你的心中就有了那麼一個「那個」,那就對了。從這個地方你隨時都可以發現,那個在你內心恰到好處的感受,就是開悟的感受。
我以前在做貿易的時候,出口一批機器,那個機器裡面一共有七個洞,他精密度要求得相當高,這個怎麼樣達到那樣的精密度呢?而且他所要的量不大。我就問工廠說你怎麼樣達到這麼高要求的標準?好多工廠都說做不到。而且他要的這個產品的品質,不是一般的鐵是鎢鋼,那個鎢鋼是合金鋼,聽說很硬,一做下去不成就完了。那我就說你按照這個圖這樣來做,可以做得到,那你也達到這樣的標準,那我請問你如何檢驗?我找了七八家工廠,規模都很大的通通不接受這個訂單。沒有辦法要找更大的,你看你那個單行道的想法,這個規模相當不錯的都不接受,那只好找規模更大的,更大的成本就更高。這個規模相當不錯的,那個Buyer已經不接受那個價格太貴了。
那沒有辦法,那個方向不行,就反方向,我就找小工廠家庭式的。我就去找承德路才有小工廠,在台北市中心裡面的那個小工廠,我就去問他了,我有辦法,我說你有什麼辦法?那七個孔照標準作,然後我做一個棒子,也符合這個標準,然後把五個產品,(因為產品要多少個都一樣),那我每五個或十個放在一起,在模子上把它定位,定位以後我每一片放下去在那模子上。假如在這個時候,那東西放下去不符合標準的就卡住了。有沒有感覺?那一符合標準的那東西放下去的感覺怎麼樣?就是那種感覺。你要開悟就是那種感覺,嘟嘟好啦!那個東西放下去,咄~第二個放下去,咄~第三個放下去,咻咄~五個放下去都一樣,那時候滿頭大汗,竟然過關。好啦再來那七個洞,有沒有符合標準,他那個檢驗的那個探針一樣,那個試驗棒放下去,咻~一樣,那個內心喔~我就問他了,這樣有到底嗎?他說七根一樣長你看到了,現在我放下去要是高度一樣,那就對啦!七根放下去都一樣。我說你會不會把它縮小?中國人有一句話講兩個行業,「木工會比較長,鐵工會比較短」你知道什麼原因嗎?因為木工長一點,要是不合標準不要緊,鋸掉就好。鐵工不合標準,要是少一點不要緊,槌一槌它就長出來了。那你現在這種東西放下去,會不會它那個短一點?他那個量尺一量,那又一樣。
那個時候儘管是這個樣子,你還是不敢保證說這個東西送到美國去檢驗會通過。我就把它送到商品檢驗局去,商品檢驗局說本局沒有檢驗的標準跟儀器,恕難接受委託檢驗,就這樣把我退回來了。我就把它送到那個金屬中心,高雄有一個金屬工業的發展中心,送到那邊去。他不知道怎麼弄,弄了老半天以後說,本產品精密度甚佳。這個甚佳就很麻煩,到底你是認可還是不認可?他送回來,我一看再看,他那個符號裡面寫的是,符合原來訂單的規格,裡面的沒有錯。但是他就不能給你一個檢驗證明書,說符合這個標準。但是他說甚佳,而且裡面的東西也都……,我想反正你美國人也沒有這個要求,反正我就給公證行公證了,說我們這裡有金屬中心的這樣一個標準。那麼你檢驗一下給它過去,反正這個是額外的服務,這個錢是花我自己的。反正做了那一批貨出去以後,我一共虧了六萬多塊就對了。就給它出去了。
出去以後對方也沒有一句話,也沒有說好或不好,他只是再來一張訂單。你知道嗎兩百倍的數量,台灣所有的工廠都不能接受,因為小工廠這一家工廠能做的工廠,看到那個量他昏倒了,大工廠現在要接了,我又擔心他做出來的品質不一樣,我又不敢跟美國人說我的工廠是這麼兩光,我那一張訂單只有自我滿足,證明說我開悟了。那個感覺很舒服就對了,通過了。
告訴各位那一個,後來學佛以後那已經是二十幾年前,那時候還沒學佛,在學佛以後就一直感覺,一直很莫名其妙,佛法到底在講什麼?研究到這個地方,你才能夠感受到說那個〝BABA〞剛剛好,就這麼剛剛好,一點也不剩,一點也不少。啊~那祖師大德在講這個地方,真的是太美了。雖然說有時候這個文學在講的不是真理,但是塗粉則太白,胭脂則太紅,那真的是那種感覺。那這個地方只有你自己去調整你才知道,我們沒有辦法再講下去了。那個妙高山本來就不容商量,它本來就是超覺,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啊,本來如此。
所以你到的跟他到的就是同一個,那真的是〝BABA〞,就是那個樣子,沒有辦法了。就像我們的感覺說,奇怪眼睛裝在眼眶裡面,為什麼剛剛好也不會凸出來一點,像媽祖旁邊那一個,兩個眼球跑出來,也不會。我們的眼睛就是裝得剛剛好一樣,開悟的情況就是那種情形。所以你前行的準備工作一定要有,當你準備到這個地方,那就跟世尊那個準備一樣,你會發覺七菩提分、八正道你具足以後,那麼要進入這個地方,啪~怎麼這樣子!接上去了,就是那麼的準,只能夠這樣說。這個是一個…
我們剛才分這個七個階段,談世尊的整個修行的過程,跟我們現在來講,我們是不必經過那個七個階段,你也不可能有。那不管過去怎麼樣,這一切我們也不管,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你如何把它調到這個地方,配下去剛剛好,那就是準備階段。那也就是我們常常講,調整焦距把它弄好到這個地方,那就對了。現在你到這個地方,只要你一用功就進去了,一用功就進去了。像那個籃球,投籃的時候,咻~咚!那種感覺太美了,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你去感受吧!
所以這個準備階段當你調好的時候,一到這個地方,那我們說你看看是不是能夠這麼說,今生不克、三生必圓。所以我們才常常跟各位講你要是調整到這個地方,肯定了以後,那我告訴你你現在一切自在了,你可以不修行。因為什麼,即使下輩子再來,你也生在佛前,就生在佛前了。不是那一些學權教的人所講的,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一晃過此生何時再得佛法。那你根本學的就是那兩光佛法,那有什麼辦法,你那兩光佛法沒有辦法。你不要說下輩子再聞佛法,下輩子能不能得人身你都沒有信心,那你說你還學什麼。
今天我們在一佛乘當中,不是那一種很自滿很驕傲的態度,我們談的是這麼的標緻,這麼的殊勝。。因為你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做調整,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到最佳狀況,把你的生命品質調整到這個臨界點上面。這不是臨門一腳,不是臨門一腳的問題而已,當然是臨門一腳沒有錯啦,那可是常常一踢就歪出去了,那個也不算。你已經到達這個臨界的飽和點上來啦,啪~就進去了嘛!那在這個時候就完全是靠我們自己啦,你要是不能調整到這裡,沒有辦法。一佛乘、離世間、這個、那個,不會講啦那要看你自己了。所以我們在玄談的時候就跟各位講,說師父只能夠給你這個環境,這個非常肥沃的沃土,背景都幫你準備好了,剩下就你自己啊,你這種子下不下來,就這樣而已嘛。只要你想進來,我們給你這樣的一個環境,你就在這裡不管做什麼,煮飯掃地任何的行政工作都一樣,你這麼一配就進去了,絕對可以成就。
所以這三四個月在這個地方,我們給予各位要談的這個華藏工程配合著進行,何愁不開悟。你不必再前面那一句,你只要按照這個地方這樣去進行,這個是菩提大道,是入法界次第道。你在這個地方有正法熏修,有這個正確的方法在運用,包括我們剛才所講的那個念經的方法,誦經的方法,那都很簡單。說實在你要是光是在這個地方,我們這現在開始這四個月,現在十天不談啦,今天十號五月十號,這十天前面幾天不談了。從今天開始五月十號開始到八月三十一號,除了聽這兩堂課以外,那個疏鈔跟寫經你做不做那不管,隨著你的因緣,那是書寫,你光是讀誦,剛才講的那種方法,你一天把這七卷件經文念一遍,有沒有一百天啊?念七百卷,七百卷經文你算算看,每一卷經文五個,五七三十五,三千五啦!你看看三千五百點,你不開悟?你覺得好怪喔,怎麼會不開悟?那實在是很怪的一件事情,竟然有人在這個地方會不開悟,我實在想不通。光是讀誦一法就足以讓你開悟而有餘,那你不進行,那我沒有辦法。
那你說在一百一十當中,我們還有三個月又二十天,在這當中你要按照我們所講的疏鈔這樣的整理法,寫經這樣的整理法,假設我們分三組,寫經、疏鈔組讀誦組好了,三組就好了,那你去看。當然看錄影帶的我就沒辦法啦,那你自己要去形成一個組。就把這個〈離世間品〉我們講到哪裡,你弄到哪裡。不要說開悟,成佛都還有餘。你把這兩堂課兩個帶子這樣聽下來,趕快去找人,三個就可以了,三個到四個成為一組,那你開始下去滾動。那個滾動那是外在的,你看喔你只要看了帶子,這樣子來用功,那個所散發出來的佛光,告訴你不可思議,龍天護法很自然的就把你圈在一起。剛才講的尼連河的龍王,他就會再一次,你不要怕煩他啦,只要你這樣用功他就到。毘羅弗剎龍王你看在上面看著,就在等著各位。你不用功他老是掛在牆上,你一用功他就到你身邊來了嘛。你看表法他是在牆上,實質的他就在你身邊,只要你一用功他就到了,你一用功他就到了,這個你放心,你不用擔心。你要說照這樣下來你不開悟,你來找我保證給你開悟,你這樣弄下來還沒有,我告訴你那這個時候你來,那當下一棒,夠了,臨門一腳就給你進去了你看看,絕對準準的。
1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