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剛才提到的這個部分,我們是總說,那現在我想把離世間的這個部分舉兩個例子,來跟各位再做說明。因為這種觀念,是在一佛乘當中它特別明顯的,一般人在這個部分,他接受度是會有障礙。假如說你長期以來,所接受的佛法都只是一種初級的概念的佛法,或者只是一種權教的佛法,那你對於這部分就很難接受,頂多只是把它知識化而已,變成一種知識。假如說它只是一種知識,那你就很難去了解它的法性。那一佛乘它的下手處,就是從法中來,那你法就必須一再地去提煉。所以我們也不厭其煩地,一再的跟各位提這些事情

這個第一個是《楞伽經》上面所提到的「自覺聖智」。我們一般人在談佛性,我們從學的立場來看,佛性展現的程度有,所以才有果位,這個叫「行布」「次第」。但是就佛性的本身,它是圓滿的,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那我們假如要從圓融義來講的話佛性如何就是如何,這裡面沒有欠缺也沒有次第。可是從修學的層面上來看,它是有次第的所以《楞伽經》在這邊,它說等覺妙覺以上有自覺聖智位。那麼這個自覺聖智,也就是本來如此本自具足的這個東西,它是不混雜在修行次第

那麼這一種旁出再取一個名字的方法,我們認為是沒有必要,可是他然提出這樣的一個分析方式,這是值得我們來做借鏡的。他再把這個自覺聖智列出來,就告訴我們本自具足的,佛性是本自具足的,所以佛性來講它是離世間的,諸法實相是離世間的,法性是離世間的,真如是離世間的,自覺聖智是離世間的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如如不動,它是同一個東西,它是本來具足本來如此。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我們不用操心,現在問題就是,你平常所接受的雜訊太多,你分不清楚你自家所有,以及外面的幻境,你分不清楚因為你分不清楚這一種幻境的存在,跟自己自家所有的這種真實性,所以就混雜在一起了。一佛乘就是一再一再要跟你釐清。

這個地方我們跟各位提出來「自覺聖智超絕因果」,說從因果上來看,是有次第的,是緣起法界的一種現象可是我們知道在佛法中,就佛法的立場來看無因無果,無因無果是指最終極的這個部分最終極的部分就是了義,我們剛才講的了義自覺聖智這個了義,它是超越因果所以我們說因果律在哪裡才有呢因果律是在緣起法界裡面才有;在性起法界裡沒有因果律。因為它是本自具足,它是離世間,它怎麼有有所謂的因果呢?對不對?各位在這個地方你要好好的去體會一下

因為我們本身常常用權教的觀念,那麼要談到這個部分,你很自然地就完全喪失了所以這一點我們在論這個一佛乘的時候,有很大的雅量,能夠接納各位這個轉圜的空間可是各位在接受訓練的時候,要趕快進入狀況因為我們在權教裡面的訓練熏習太久了,而且這個熏習也說實在無關於時間,最主要是習氣它的習氣就是因為你容易接受對立性的這種思惟模式,圓融的思惟模式你不能接受,所以這個對立性的思模式,它很自然地就會塑造你朝那一個方向去。譬如我們世間法中常講,好好陰德留給子孫,我們也常常這樣講。積陰德不是留給子孫的積陰德是你自己在培養福報跟子孫無關子孫之所以要到你家來投胎,他是跟你共業他來的不是討債就是來還債,他是歸他的你是歸你的,他來到你這裡,那不是討債就是還債。不是說你積陰德給他就好,他要是來討債,你得再多他都把你花掉,他要是來還債的話,你都沒有他也會帶給你。他來討債的,你怎麼留都沒用可是這種觀念,我們在理上來很清楚,習慣上來,你卻很容易帶給他,運用世間法來談論,這個就是一般人的對立性。

那我們這個地方跟你講的是超越對立。因果本身也是一種對立,先因後果是一種對立。我們在這個地方講超絕因果,超越因果。這個自覺聖智也就是佛性,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那個」。「那個是什麼你自己去體會,這一個本自具足如如不動的,那個才是真的。而那個東西,超越一切,連超越它都超越了,這個才是究竟離世間,才是我們所謂的了義的部份。這是第一個大家常常要去感受內心存在的這一個層面。

我們再講一個比較具體的,剛才講的是一個境界上的問題,現在來看行法中。一佛乘的行法是怎麼樣?他從根本修什麼叫根本?你要了解法性,這個法性就是剛才講的自覺聖智。這個法性中本無污染~本不污染,它本自清淨~它本來是清淨的所以我們說法本無慳貪~沒有慳貪,可是我們還要隨順修行檀波羅蜜布施波羅蜜。隨順修行是你知道法性中沒有慳貪,假如你是轉過來因為有布施,下輩子才有大福報,對立就出現了你是因為下輩子的大福報,這輩子才要布施,你波羅蜜是絕對不能成就的但是法性中本無慳貪,我知道啊,為什麼呢?我隨順布施供養。你要記得隨順。修行法性中本無的這一個根本,你一定要能在心中建立。法性本自清淨,法性中本無瞋怒,可是雖然法性中沒有,我們還是要隨順修行忍辱波羅蜜。法性本自清淨所以法性本身它也不犯規矩,真理怎麼犯規矩呢?可是我們一個行者還是要從根本,因此我們還是隨順修行戒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法性中雖然是不但是我們隨順修行,你不要刻意的說要去修行。

換句話說,真理本自清淨沒錯,但是真理的運作它不是亂無章法的,它還是有一定的章法,所謂的遊戲規則你看白雲在空中它很自在很逍遙,但是我告訴你風吹它動,風不它不動所以風怎麼吹,吹到了大樹吹到了山頂,它還是會繞圈子,它會翻山越嶺過去它不管是爬過山頂或者是繞過山腰,成為山嵐,那它這個就是隨順。當沒有任何的狀況,風一吹它向前前進,風吹大它飛得快,風吹慢它就慢慢飄,那這個就是它順進行的地方我們知道法性中本不犯規矩,但是還是順修行你不能夠說我法性中本無,我就一定不怎麼樣,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你能夠消遙能夠自在能夠解脫,而不這種侷限,那一種自在解脫是真實的持戒忍辱布施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的勉強,他是隨順修行就是因為它來自於法性中的清淨光明,這一點是我們講的從根本修,依本起末,它的根本在這個地方大家要在這裡去好好地體會它

這個部分講到這裡,它就很微細它不是講一講就算了,希望各位在這裡不要把它知識化,絕對不要知識化。它的存在是一個很具體很微細的一個思惟理路我們講的那個肌理紋路,你要慢慢地慢慢地去體會出來這個肌理紋路你要是體會不出來,你沒有辦法進行

現在我們在講修行,大家都是大而化之那一天我看第四台有一個人在講,要修行必須懂得這個性空無我,我了想要了解他對性空跟無我怎麼解釋,從頭聽到尾就是要了解性空無我,不了解性空我不能修行,講到最後就是性空無我四個字,什麼叫性空無我他講不出來那你說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怎麼去進行呢?這樣子講修行太粗略了因為這當中它本身是非常的微,那你必須進入那個狀況以後才有可能,你要不進入那種狀況根本不可能的你一直在那邊性空無我什麼叫性空?什麼叫無我?那你性空也不知道無我也不知道,那就像你講的,不懂得性空無我無修行。那你講那一堆以後還是沒辦法修行,那就是粗略了。當然善根猛利的人,經過這麼一提,是有辦法修行,可是我們中下根器的人沒辦法,所以他只好講給那個大善根大龍菩薩龍樹菩薩,我們這個小蟲沒辦法。這個是我們在跟各位提出來的兩個部分

從境界上來看,自覺聖智是超越因果,既然超越因果這就是離世間。那麼離世間怎修呢?你要自覺,自己覺悟到法性中本來沒有這些雜染的。這個部分還要特別跟各位提一下法性中沒有慳貪沒有沒有瞋怒,沒有錯,也沒有懈怠沒有散亂沒有愚痴,沒錯但是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戒瞋怒懈怠散亂愚痴呢是此方世界才有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你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你要知道你的習氣中有這些

諸佛菩薩示現來這個世間我告訴各位他也會示現有這些東西來,他假如不現這些東西,他就沒辦法修行。觀世音菩薩這個世間除非他是曇花一現的那個觀世音菩薩,曇花一現的那你根本不知道他有沒有貪瞋癡,他現給你看的是一種瑞相,晃!過了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你要知道這種現,事實上對你來講沒有意義。他現在示現來跟你和在一起,一天24小時他搞個幾年下來的話,那我告訴你他也有貪瞋癡他一定要現這個貪瞋癡出來,然後才告訴你人有貪瞋癡要怎麼改,那才有辦法修行啊他要現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跟你人間煙火是什麼,那怎麼講呢?所以他一定會出來跟你一樣,然後跟你同一個脈搏跟你同步,然後他才能夠知道此方世界眾生的苦在哪裡因為這個世間的眾生貪,貪患得患失,他才知道這個苦在哪裏。他知道犯戒,犯戒以後揹因果受苦受難,他才知道說那要怎麼樣跟你講持戒的殊勝跟重要。他知道你瞋怒以後會犯了什麼因果瞋怒的時候有哪些苦處,先把這個部分弄清楚,然後他才告訴你那麼要怎麼樣的忍辱。所以任何淨土的菩薩來到這個世間,一定是從於這個世間。但是你要知道他的導歸,我們講銷歸自性,那個自性就是法性,一定要導入法性裡面,所以菩薩一定法性中顯露出來。

告訴你說法性中本來沒有這些,但是你這個世間有這些,那你要隨順修行。現在權教就把扭曲過來了,它法性中有無他不管你,他只告訴你修布施下輩子有福報功德無量,你為了功德無量為了功德更大,所以你就開始修一個部分為了下輩子為了下輩子,你就為了下輩子一直修,那你永遠在追求下輩子他這輩子不管它,這輩子再怎麼苦,反正忍一下下輩子就會到了,反正這輩子無常,下輩子很長,你為了下輩子很長,要得一個大的福報好享受,那這輩子忍一下無所謂本來就已經夠窮了,現在先來標會做功德,分期付款也不要緊,你就會去進行那些工作,會一直下去

那麼這種情況,我們都叫做愚癡行。它本身不是真正的法,他是借用法的一些名相,在推動的還是巧取豪奪,它不是真正的佛教。你想想看叫你布施,你布施到哪裡去,你布施到我的荷包裡面來不叫布施,這個叫被騙,被騙了這哪有布施。布施是給予對象,給予的對象那個對象他要獲得利益,那對啊麼現在布施出去,錢變成我荷包的,那你想想看你有什麼功德呢?我本來布施我是救濟的,救濟這個人這個人能夠得利益,那我下輩子能夠得好的果報,那這個就正點啦!現在我跟你講一堆布施利益,結果你錢到我這裡來,我弄到哪裡去你根本就不知道

台中有一個,他說他的別墅是台中最漂亮的,那那個別墅是所有人家布施跟供養的錢去買的,那你自己看嘛,你有什麼功德,你什麼功德?你布施跟供養的目的是要他買那麼漂亮的別墅嗎?他是用布施供養的名詞來欺騙你,而你也心甘情願,這根本不是佛法。可是好多人都說這是佛法,心甘情願的就是佛法,那心甘情願法。在對方來講他是巧取豪奪你呢你是愚癡被騙,湊起來用一個很冠冕堂皇的名詞,叫做修布施波羅蜜。這個是愚癡加三級,無間地獄加三級。

你不知道完全無知,這個還不是所謂的權小二乘,權小是勸你說下輩子會很好,那你錢拿出來拿到伊索比亞,拿到非洲去救濟,確實也拿去救,那這個還好這個叫做權教人天福報還可以結果你拿去買最好的別墅,那就完了,你自己掉入火坑你都不知道,那真的是相牽入火坑,一堆人都朝那個地方去了。我們要把這個部分給弄清楚

那麼從了義教來講,法性本身沒有慳貪,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我從無慳貪的法性中出發,我還是會隨順修行檀波羅蜜。像這一類的那都是法性中本來也沒有悲哀,也沒有這種種的不如意事,但是我們還是隨順修行慈悲喜捨,悲不是悲哀那是慈悲。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上面要常常內觀的部分

現在台灣有一派,聽說是從法國傳回來的南傳佛教,他傳到法國去,反彈彈回台灣來了,他叫內觀內觀沒有錯,你觀什麼觀法性本自清淨。六祖壇經裡面的開悟,真正開悟在這個地方。他跟五祖弘忍大師講「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法性,名詞儘管不同,你要知道所指的標的是同一個

那我們一佛乘的行者,你更需要掌握住這個要領,你現在要踏入法界大海,那這個部分你必須掌握得很好你要生為法師,為群眾開演佛法,是一個根本。你抓住這個離世間的根本以後你橫說豎說都對,你要長說短說都對。但是你抓不住這個法性是什麼的時候,那我告訴你你最好是不要說

我們現在再的鼓勵各位出來講經,就是因為你要能夠掌握住這一點,你不要藉故推辭是掌握住這一點,你不講啊你要揹的因果還重你沒有解掌握住這個要點,你要講啊那揹的因果兩者一樣重你能夠掌握住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你是生的眼目,你不講,那你要知道揹何因果你要是沒有掌握住這一個重點,那你怎麼講?以盲引盲!所以兩者你要知道,為什麼其他道場他們怕死了不敢講,為什麼我們道場一再的要鼓勵你出來講,因為我們一再的告訴你這一點啦你掌握住這個核心以後,你怎麼講都可以,你就是必須講,不能夠不講因為這世間沒有眼目沒有明燈,你然能夠掌握住這個人天眼目,能夠掌握住這個明燈,那你就必須照亮世間,給眾生引導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這個地方,兩者之間如何拿捏,那你要弄好我們不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但自己堅定自己的立場,這是非常重要我們講你要進入這個道場,你就要先有這個準備,一定要得出來講經弘法你講經弘法不是秉的什麼,就秉的這個離世間。這個真理你要能掌握住,這個自覺聖智、這個法性、這個自性、這個諸法實相、這個佛性是什麼,你能夠掌握住,那就對啦!你怎麼講都可以。

因應眾生的根器,雖然我們的口才不是很好,那麼隨著你的個性隨著你的特質,你所展現出來的,那就是你的佛國度那諸佛名號就隨著你的這種特質展現出來,你所接引的眾生所建立的國度,你看看三世間是不是這樣具足你的特質那就是智正覺世間,你所接引眾生眷屬世間,你所建立的佛~器世間,是不是都出現了?那你假如沒有這一個法在,沒有那個,那沒有了你搞了老半天,你把眾生帶到哪裡去你都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根本我們在整個法化的過程當中,所跟各位強調的重點也在個地方。

各位不用擔心因為核心的基礎我們掌握住了,其它你不怕。其它是個人的風采問題,們講「各領風騷幾多年,江山代有人材出」,這些領袖人材,就是秉著他自己的那種絕對特殊的風貌在領導這個世間的那你的風采如何展現那是你個人的部分但是的本質是一樣的。譬如有的人善於言詞表達,假如說那個黃俊雄演布袋戲再把這個帶進去那個就是南無布袋戲如來他可以借用那種方法去弘法。那有的人他只適合寫他口才不好,那無所謂啊。有的人比較幽默比較風趣,有的人一板一眼,都無所謂。你不要認為說講經弘法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誰跟你講應該要怎麼樣。一個開悟的人他怎麼樣接引眾生,那他有他自己的本事啊。他可以用唱歌,可以用跳舞接引眾生,他可以用畫畫接引眾生。那不一定說只能唱香讚才能接引眾生,誰說唱善變的女人就不能接引眾生,又不是總統只能唱國歌跟降旗歌其他都不能唱,他有時候也會雨夜花,這個都無所謂。他隨著他本身的特質,他去展現他那個部分。但是我們要知道最重要的還是法,他掌握住這個法以後,橫說豎說都可以,千變萬化都可以沒有一定的標準在這個地方就是法無定法,但是法無定法,還有一個法在他抓住的根本以後,他可以一再的變化所以他還是有一個核心這是我們在這個地方再一次提供給各位做參考的現在我們來依據經文再跟各位再談一下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這普光明殿剛才跟各位提過了這個爾時我們也不再講啦每個地方一提到爾時都跟各位提這個問題這個摩竭提國是當時印度十六大國之一,這因緣際會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剛才跟各位提到你必須依據這個宏觀的總體來談。世尊當時在兜率天兜率內院,觀因緣要下降人間成佛的時候那這一幕很少人去談它的各位比較精進的你可以看到善生童子在那個地方左看右看選種族選家庭選種種因緣準備降生的時候大概你不知道他有一個宏觀的前提在這個很麻煩這個佛本身在談這件事情它有許多前提性的東西它沒有辦法在一句話裡面通通表達出來它在宏觀的地方看那個宏觀的部分要講清楚我跟你講啊天都黑了從太陽出來講到太陽下山,宏觀的事情還講不完但是那個部分它是存在的所以它那就不講了

我們常各位講這句話一般人消文以後頂多解義就帶過去了但是這個地方你看起來是最不重要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重要的我們也曾經跟各位舉過那個例子大家看過野台戲沒有野台戲還沒之前他敲鑼打鼓就起來了,阿嬤一聽到鼓聲她知道這個演武場的、這演文場的,文場武場她從那個起鼓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出來她就懂了知道那之前為什麼鑼鼓喧天呢?那就宏觀啊那就是一個背景先展開嘛像這種文章短短的一句話它的背景就先跟你撐開了。華嚴的背景那是宇宙的宏觀那麼這個因緣它怎麼樣聚合起來的,世尊來他為什麼不選在五胡亂華的時候這個世間有萬萬小國的時候他來成佛的沒有用他就是要選在這個世間成立的十六大國的時候他到了而且他降生的地方就在國的地方他不降生到大國裡面去當國王

今天我們好多人在這個地方沒搞清楚世尊成佛以後在教化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大國的國王要分國分一半給他要給他當國王他不要各位大家會說他本來就是太子啊你要知道那個太子啊是小太子他那個迦毘羅衛國是在憍薩羅國羽蔭之下而生活的現在都叫國,我們在中國都叫國,你不知道那個是要向憍薩羅國進貢的中國尤其一想到漢唐那種盛世的時候你都忘了迦毘羅衛國是一個向人家進貢的小國。雖然貴為太子,那個太子未免太不值錢了。人家要分給他的那一半國家,比他的迦毘羅衛國不知道大上幾倍幾百倍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夠不為所動那才殊勝我們搞不懂常講,世尊他本來就是可以當國王的現在你分一半你本來當的是什麼國王,向人家進貢的國王現在人家要分給你的這個地方是人家要向你進貢的國王那不一樣啊!所以後來他的國家被人家消滅了,為什麼被人家消滅他怎麼不去消滅人家?它就是小國只是個城邦而已它不是一個大國你要知道這是一個歷史背景我們把它弄清楚你才能夠知道真相你沒有弄清楚你不知道真相

他之所以到那個地方去降生,是那個時節因緣最殊勝不是說那一個國家最殊勝不是那個國家在那個時節因緣上最殊勝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沒有把這個狀況弄清楚,說唉呀人家只是生在一個小國家而已這沒有什麼希奇的不是那一點啦那一點在當時是很殊勝那一點在當時是這個歷史上這個地球上在當時閃亮的一顆明星當然過了就沒有啦對不對?像我們現在很多明星一樣他明星出現的時候他只是那一剎那那一段時間那個時間過了他已經不明星了他變黑星了為什麼呢?明星的出現個時節因緣他在那個地方是那個時節因緣成熟了你要知道這種情況

但是他成佛的時候成道的時候是到摩竭提國來的,告訴各位他要是生在摩竭提國成為摩竭提國的太子那我還要告訴你他根本沒有辦法成佛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迦毘羅衛國他才有可能感受到無常因為那個國家我們講的也是實行民主政治那個民主政治要是像我們立法院那我告訴你他當那個國王的太子看立法院常常這樣在吵架喔這樣子翻桌子甩麥克風的時候我看那個太子:我看我還是不要當國王好要看到那個誰呀跟總統翻桌子,哇我這個國王什麼時候吃飯桌子還要被翻掉那是不是無常,那看得很清楚。只有在那一種環境之下,他的那個出離心才會堅強所以他出生在那個地方那個時節因緣非常殊勝就在這裡

大家不要以為時節因緣很殊勝了那麼他都是一帆風順告訴各位一帆風順是害人精一帆風順不能夠成就大的道業。一帆風順那就像這盆花一樣開得再漂亮就是這麼一盆花它就是生長在那種疾風勁當中你才能夠知道那種生命力的堅韌那個生命力的韌性,能夠在個地方提煉得出來能夠傲骨風霜。那不一樣一個經過這種疾風跟這種霜雪的煎熬,又能孑然獨立的展現出他的生命力那個生命才可貴你看這一盆花這下雪你就知道它變成什麼樣子了,這個狂風一刮,我看那個葉花都不知道哪裡去了。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的生命容易受到摧殘。而我們在運用傳統的社會觀念的時候你去看看都把尊形容成嬌滴滴的浮誇子弟,綾羅綢緞的那種狀況你不知道他老先生是個武狀元他是沒有碰到關公碰到關公兩個耍大刀的時候那你就知道他們在比武場上的時候你會看得兩眼冒金光的你沒有看到你只是一直把世尊形容成他是個太子啊他是怎麼樣好像是一個沒用的人一樣你要知道他能夠在那一種狀況之下

我們再把他修行的狀況跟你陳述一遍你或許就可以了解到我不知道今天在台灣的這些人對世尊了解有多少四月八號就要到了他誕生的日子是那麼的殊勝那麼的偉大你恐怕就不知道說他在那個毘尼園這樣生的時候那一個時候摩耶夫人伸手要那個無憂樹的時候那個小太子從右脅冉冉降生。你去拍電影給人家看好了人家不說那是妖魔鬼怪,那也是天下奇聞。哪有人從那邊生下來你站在宗教的立場可以形容那種殊勝但是你知不知道他真正的在那種情況之下伸手可得的無憂之法表示太子的降生他的法是輕而易得的不是高不可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的法是無憂他為什麼不說伸手到菩提樹那邊去他為什麼要說無憂樹啊?你要知道印度人在這地方的表法不同從這個地方表法以後他告訴我們這個小太子的出生他在物質界的慾望是可以完全享受得到但是這種物質享受是第一個階段他不能滿足物質享受不能滿足再來就是感情享受,在他要得到感情之前他的一段成長他是接受科班教育不但科班教育是宮廷教育當時世間大概我們可以說最好的,世間最好的教育他都得到了。所能邀請到最好一流的老師都請到了當時所有世間最好的學術那種知識科學學到了但是物質也好這些知識也好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好啦兩個部分了

第三個感情人世間所能找得到的,你不能夠說世尊沒有感情那他都石頭人啊?他也是跟我們一樣的平凡人那麼在感情上你看看他又練有武功在當時的武功不是中國人的那種武功能雲駕霧的不是那種武功。十八般武藝大概這個沒有問題所以說他是個武狀元在國際比武會上大概現在講的奧林匹克大會上面他是十項全能所以把那個時候最美的國際小姐請回家當太太所以在這一個部分他又得到滿足了好啦世間的這些滿足他都獲得以後他有沒有得到內心裡頭所追求的那個目標呢?並沒有得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才然的決定放下。世間家庭所給予的一切這些並不表示他沒有得到他完全得到了但是得到內心的滿足沒有辦法還是空虛這就是什麼?向外追求的這些都外在能得到的他不能得到滿足

而且當時的社會跟國家的局勢給他的那種無常感可能要比我們所遭受的無常感那來得更嚴重他就是有這個智慧能夠從這個地方抽離當時的那種社會局勢使他感受到再待下去不是辦法他跟我們李表哥不一樣我們李表哥這個鬥爭起來他的成就感滿夠的。在這個時候他說不要緊,再來一下順從民意,他忘記了旁邊有個老虎在,我們有一個很不好的鄰居,是沒有錯,這句話他講的,那就像迦毘羅衛國碰到憍薩羅國一樣,對不對現在台灣的處境就跟當時的迦毘羅衛國完全一樣,在這裡當太子那味道不好受。一方面內亂,國會就亂成一團了,有什麼好事好談,沒有什麼大事好談的,純粹都在分贓跟鬥爭。這一點他看得很清楚,不能滿足他的良知他一個行一個追求真理的人他不能滿足這個部分但是對於世間人有權有勢,福報夠的人講,這個真,有這種權位爽得要命,那他怎麼放得下。可是對於真理的追求者來講那不一樣,他對於生命的交代,他不能得到滿分的答案。對於眾生的苦難,他更是不忍卒睹,所以他能夠夜半出家,他放下這一切我們說不定還想在這裡有一番偉大的作為台灣將來大起來的時候那會比秋海棠大好幾十倍也說不定他怎麼樣創造那一片土地那我就不知道但是你可以看到一個行者的心境跟一個凡夫追求權位的心境,那是完全不同的這種狀況之下他出離了,開始進入第五個階段

才我們講的物質學術知識感情或者武功這四者他都滿足了都達到了但是他不滿意所以他出家去依循善知識的指導,外當時沒有內道只有他也很快地在這裡達到第五個階段但是這五個階段不能令他滿意很快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他馬上就得到了這六年的依止外道修行,他雖然成功但是不能滿足,所以他開始進入第六個階段

自己苦行又經過,十九歲離開家庭離開往王宮,經過兩個年剛好三十一歲在經過這個第六個階段,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他才進入狀況他發覺這種修行不對,為什麼?因為他昏倒了,牧羊女用羊奶把他灌下去下子羊奶像是萬靈丹一樣,救命的還魂丹,他馬上就甦醒過來恢復健康,就到尼連河去洗澡,反正這個時候頭也不昏了你要知道這個時候那個調整過程,那個自己在心性跟身體健康的調整過程當中,可能還要經過一年半載,我想最少三個月以上到半年的時間是需要的。好啦當他把這個身體調整過來的時候,恢復健康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得到心理上是不是有一個很大的突破,進入第七個階段,發現以往種種譬如昨日死,通通錯了

再來的就是要現在進行的第七個階段~七菩提分法八正道於這個七菩提分八正道,肯定絕對可以成就,所以菩提樹下一坐他說若不成道誓不起於坐。不得正覺絕對不起來,換句話說這一就是生死關了,要不成功便成仁,不成道就死。就只有這兩條路選擇一個,所以這一坐到了第七天上午,夜覩明星朗然大悟,就是在這個地方,種種因緣聚合起來,這個時候他成道的日子。世尊成道日什麼時候128那你知道他一定是122坐下去的,農曆128號成道。這告訴我們時節因緣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一個背景現在這個地方講的這個部分,就是那個時刻

那你要知道一個人的那個背景,他是怎麼樣來的,他具足的這個條件,才能夠有這一番的殊勝成就,這一個在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所呈現出來的那一剎那之間的那種光明顯現,那種華嚴海印三昧的,沒有錯但是你要知道前面的那一番準備,就是我們所講的準備階段他一個人是這樣走過來,那我告訴各位我們沒有那些條件,對不對?你就不是武狀元,你也不是太子,你也感受不到當時的宮廷鬥爭就像現在我們的政壇的鬥爭一樣,你根本感受不到,但是今天我們可以跟各位講,你要真的有心對於世間法有這一番認識的時候,那你跟世尊完全一樣這一點你可以獲得,你也是個太子,宮廷的鬥爭你有關心,你也知道,國會的鬥爭跟宮廷的鬥爭完全一樣的今天政壇的這種鬥爭,那就是當時世尊的處境我們是不是都是太子啊?不要說你是總統的頭家,講那個沒有用,說你是個小太子,無權的太子那倒是真的,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部分那你既然能夠感受到這無常的逼迫,然後在現實的這一種環境裡面,你要能夠感受到真正的那一個焦距的調整,那才是重要的

在昏倒以後,牧羊女,這個時候他就完全調整過來現在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因緣也都不一樣,但是你有沒有調整到這一個焦距上來,調整到跟世尊一樣的焦距,這才是重點你所顯現的,所出現的背景是什麼樣的情況,那不重要真正的重要跟關鍵點,那在這個地方這才是重要的,把這個焦距調好能夠知道法性本自清淨,法性本自具足,自覺聖智超覺因果,你調整到這裡來,離世間成就你的心中就有了那麼一個那個,那就對了從這個地方你隨時都可以發現,那個在你內心恰到好處的感受,就是開悟的感受。

以前在做貿易的時候,出口一批機器,那個機器裡面一共有七個洞,他精密度要求得相當高,這個怎麼樣達到那樣的精密度呢?而且他所要的量不大我就問工廠說你怎麼樣達到這麼高要求的標準?好多工廠都說做不到而且他要的這個產品的品質,不是一般的鐵是鎢鋼,那個鎢鋼是合金鋼,聽說很硬,一做下去不成就完了那我就說你按照這個圖這樣來做,可以做得到,那你也達到這樣的標準,那我請問你如何檢驗?我找了七八家工廠,規模都很大的通通不接受這個訂單沒有辦法要找更大的,你看你那個單行道的想法,這個規模相當不錯的都不接受,那只好找規模更大的,更大的成本就更高這個規模相當不錯的,那個Buyer已經不接受那個價格太貴了

那沒有辦法,那個方向不行,就反方向,我就找小工廠家庭式的我就去找承德路才有小工廠,台北市中心裡面的那個小工廠,我就去問他了,我有辦法,我說有什麼辦法?那七個孔照標準作,然後我做一個棒子,也符合這個標準,然後把五個產品,(因為產品要多少個都一樣),那我每五個或十個放在一起,在模子上把它定位,定位以後我每一片放下去在那模子上假如在這個時候,那東西放下去不符合標準的就卡住了有沒有感覺?那一符合標準的那東西放下去的感覺怎麼樣?就是那種感覺。你要開悟就是那種感覺,嘟嘟好啦那個東西放下去,咄~第二個放下去,咄~第三個放下去,咻咄~五個放下去都一樣那時候滿頭大汗,竟然過關。好啦再來那個洞,有沒有符合標準,他那個檢驗的那個探針一樣,那個試驗棒放下去,咻~一樣,那個內心喔~我就問他了,這樣有到底嗎?他說七根一樣長你看到了,現在我放下去要是高度一樣,那就對啦根放下去都一樣。我說你會不會把它縮小?中國人有一句話講兩個行業,木工會比較長,鐵工會比較短你知道什麼原因嗎因為木工長一點,要不合標準不要緊,鋸掉就好鐵工不合標準,要是少一點不要緊,槌一槌它就長出來了那你現在這種東西放下去,會不會它那個短一點?他那個量尺一量,那又一樣

那個時候儘管是這個樣子,你還是不敢保證說這個東西送到美國去檢驗會通過我就把它送到商品檢驗局去,商品檢驗局說局沒有檢驗的標準跟儀器,恕難接受委託檢驗,就這樣把我退回來了我就把它送到那個金屬中心,高雄有一個金屬工業的發展中心,送到那邊去他不知道怎麼弄,弄了老半天以後說,本產品精密度甚佳。這個甚佳就很麻煩,到底你是認可還是不認可?他送回來,我一看再看,他那個符號裡面寫的是,符合原來訂單的規格,裡面的沒有錯但是他就不能給你一個檢驗證明書,說符合這個標準但是他說甚佳,而且裡面的東西也都……,我想反正你美國人也沒有這個要求,反正我就給公證行公證了,說我們這裡有金屬中心的這樣一個標準你檢驗一下給它過去,反正這個是額外的服務,這個錢是花我自己的反正做了那一批貨出去以後,我一共虧了六萬多塊就對了就給它出去了

出去以後對方也沒有一句話,也沒有說好或不好,他只是再來一張訂單你知道嗎兩百倍的數量,台灣所有的工廠都不能接受,因為小工廠這一家工廠能做的工廠,看到那個量他昏倒了,大工廠現在要接了,我又擔心他做出來的品質不一樣,我又不敢跟美國人說我的工廠是這麼兩光,我那一張訂單只有自我滿足,證明說我開悟了那個感覺很舒服就對了,通過了

告訴各位那一個,後來學佛以後那已經是二十幾年前,那時候還沒學以後就一直感覺,一直很莫名其妙,法到底在講什麼?研究到這個地方,你才能夠感受到說那個〝BABA〞剛剛好,就這麼剛剛好,一點也不剩,一點也不少。啊~那祖師大德在講這個地方,真的是太美了。雖然說有時候這個文學在講的不是真理,但是塗粉則太白,胭脂則太紅,那真是那種感覺。那這個地方只有你自己去調整你才知道,我們沒有辦法再講下去了。那個妙高山本來不容商量,本來就是超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啊本來如此。

所以你到的跟他到的就是同一個,那真的是〝BABA〞,就是那個樣子,沒有辦法了。就像我們的感覺說,奇怪眼睛裝在眼眶裡面,為什麼剛剛好也不會出來一點媽祖旁邊那一個,兩個眼球跑出來,也不會。我們的眼睛就是裝得剛剛好一樣開悟的情況就是那種情形。所以你前行的準備工作一定要有,當你準備到這個地方,那就跟那個準備一樣,你會發覺七菩提分、八正道具足以後,進入這個地方,啪~怎麼這樣子!接上去了,就是那麼的準,能夠這樣說這個是一個

我們剛才分這個個階段,談的整個修行的過程,我們現在來講,我們是不必經過那個個階段,你也不可能有。那不管過去怎麼樣,這一切我們也不管,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你如何把它調到這個地方,配下去剛剛好,那就是準備階段就是我們常常講,調整焦距把它弄好到這個地方,那就對了現在你到這個地方,只要你一用功就進去了,一用功就進去了像那個籃球,投籃的時候,咻~咚!那種感覺太美了,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你去感受吧

所以這個準備階段當你調好的時候,一到這個地方,那我們說你看看是不是能夠這麼說,今生不克、三生必圓。所以我們才常常跟各位講你要是調整到這個地方,肯定以後,那我告訴你你現在一切自在了,你可以不修行因為什麼即使下輩子再來,你也生在佛前,就生在佛前不是那一些學權教所講的,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一晃過此生何時再得佛法那你根本學的就是那兩光佛法,那有什麼辦法,你那兩光佛法沒有辦法你不要說下輩子再聞佛法下輩子能不能得人身你都沒有信心,那你說你還學什麼

今天我們在一佛乘當中,不是那一種很自滿驕傲,我們談的是這麼的標,這麼的殊勝。。因為你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做調整,把自己的心調整到最佳狀況,把你的生命品質調整到這個臨界點上面這不是臨門,不是臨門腳的問題而已當然是臨門腳沒有錯啦,那可是常常一踢就歪出去了,那個也不算你已經到達這個臨界的飽和點上來啦,啪~就進去了嘛這個時候就完全是靠我們自己啦,你要是不能調整到這裡,沒有辦法一佛乘、離世間、這個、那個,不會講啦那要看你自己了。所以我們在玄談的時候就跟各位講師父只能夠給你這個環境,這個非常肥沃的沃土,背景都幫你準備好了,剩下就你自己啊,你這種子下不下來,就這樣而已嘛只要你想進來,我們給你這樣的一個環境,你就在這裡不管做什麼,煮飯掃地任何的行政工作都一樣,你這麼一就進去了,絕對可以成就

所以這三四個月在這個地方,我們給予各位要談的這個華藏工程配合著進行,何愁不開悟你不必再前面那一句,你只要按照這個地方這樣去進行,這個是菩提大道,是入法界次第道。你在這個地方有正法,有這個正確的方法在運用,包括我們剛才所講的那個念經的方法,誦經的方法,那都很簡單說實在你要是光是在這個地方,我們這現在開始這四個月,現在十天不談啦,今天十號五月十號,這十天前面幾天不談了從今天開始五月十號開始到八月三十,除了聽這兩堂課以外,那個疏鈔寫經你做不做那不管,隨你的因緣,那是書寫,你光是讀誦,剛才講的那種方法,你一天把這七卷件經文念一遍,有沒有百天啊?念七百卷,七百卷經文你算算看,每一卷經文五個,五七三十五,三千五啦你看看三千五百點,你不開?你覺得好怪喔,怎麼會不開?那實在是很怪的一件事情,竟然有人在這個地方會不開,我實在想不通。光是讀誦一法就足以讓你開悟而有餘,那你不進行,那我沒有辦法

那你說在一百一十當中,我們還有三個月又十天,在這當中你要按照我們所講的疏鈔這樣的整理法,寫經這樣的整理法,假設我們分三組,寫經、疏鈔組讀誦組好了,三組就好了,那你去看。當然看錄影帶的我就沒辦法,那你自己要去形成一個組就把這個離世間品我們講到哪裡,你弄到哪裡不要說開成佛都還有餘你把這兩堂課兩個帶子這樣聽下來,趕快去找人,三個就可以了,三個到四個成為一組,那你開始下去滾動個滾動那是外在的,你看喔你只要看帶子,這樣子來用功,那個所散發出來的佛光,告訴你不可思議,龍天護法很自然的就把你圈在一起剛才講的尼連河的龍王,他就會再一次,你不要怕煩他啦,只要你這樣用功他就到毘羅弗剎龍王你看在上面看著,就在等著各位你不用功他老是掛在牆上,你一用功他就到你身邊來了嘛你看表法他是在牆上,實質的他就在你身邊,只要你一用功他就到了,你一用功他就到了,這個你放心,你不用擔心你要說照這樣下來你不開悟,找我保證給你開,你這樣弄下還沒有,我告訴你那這個時候你來,那當下一棒,夠了,臨門給你進去了你看看,絕對準準的

                                               110.9.18